|
|
|
蒙藥治療鼻炎鼻竇炎30 例臨床觀察 |
出處:蒙醫(yī)藥雜志 時間:2006-2-3 |
|
應用蒙藥胡日查- 6、查格得日、巴特日- 7 為主方治療急慢性鼻炎、鼻竇炎30 例取得良好臨床效果,總有效率為94 % ,并與西藥組比較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,值得推廣。 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均為經(jīng)門診和住院治療者,均經(jīng)耳鼻喉科診查、會診、化驗、X 線檢查等確診者。其中男28 例,女32 例。年齡9~42 歲。病程最短1 周,最長10 年。急性25 例,慢性35例。診斷符合1989 年版《耳鼻喉科診斷學》的診斷標準。 2 治療方法 分治療組(蒙藥組) 、對照組(西藥組) ,進行治療觀察各3周。 211 治療組 經(jīng)蒙西醫(yī)診查確診后,辨證分型施治,全方:胡日查- 6(六銳丸) 、查格得日、巴特日- 7(七雄丸) ,分寒熱2 方面辨證加減方施治。 21111 寒性者:證見,流清涕、噴嚏甚,遇冷涼空氣或環(huán)境加重;脈沉緩遲,舌苔白干澀,尿清白。胡日查- 6 早、晚飯后15粒,配阿成日-35 味散水煎汁服送;午飯后通抗成- 5 味丸,15 粒開水送服。 21112 血熱、灸熱癥者:證見:頭痛甚連眼眶痛、黃稠涕或黃綠色涕或涕中帶血,口干渴。脈弦或洪脈,舌苔黃膩厚;尿赤黃味。胡日查- 6 早飯前15 粒開水送服。午飯后巴特日- 7,15 粒,晚飯后查格得日丸15 粒,三子散湯3g 水煎,汁送服。 212 對照組 21211 急性者:青霉素鈉800 萬u2 次/ d 靜點或氨芐西啉鈉:015g~110g4 次/ d ,羅紅霉素片015g2 次/ d 口服,配外用點鼻藥1~2 %麻黃素4h1 次。 21212 慢性者:口服羅紅霉素片015g 2 次/ d ,鼻炎康3 片,3次/ d ,外用藥同上。 3 療效判定 治愈: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;顯效:癥狀、體征2/ 3 以上消失;好轉:癥狀和體征2/ 3 以上好轉;無效:未達到以上標準。 4 結果 治療組和對照組比較,見表1。 從上表看出:治療組效果優(yōu)于對照組,經(jīng)統(tǒng)計學處理, P< 0101 ,具有顯著性差異,證明蒙藥治療鼻炎、鼻竇炎效果顯蒙醫(yī)稱鼻炎、鼻竇炎等鼻腔炎性病為“亞瑪”病,屬史病范疇。認為蟲或粘蟲,通過口、鼻、皮膚侵入人體,擾亂“三根”,耗傷“七素”,至使上行赫依和明色希拉功能失常而發(fā)病。當常食生冷和不潔食物或接觸污穢之物或因久病體弱等均為誘發(fā)因素。從致病源侵入的部位來講,該病屬“亞瑪”頭長病,其主要癥狀為:頭痛、尤以前額部眼眶或偏頭痛、鼻塞不通內瘙癢、鼻涕呈清或黃,尿稠或帶血絲,重者伴頭暈耳鳴等。偏熱盛者稱“黑亞瑪”頭蟲痛,寒盛者為“白亞瑪”頭蟲病;旌闲驼邽椤盎▉啲敗鳖^蟲病臨床證見均與西醫(yī)診斷分型之癥狀相符。因此,蒙藥治療亦同西醫(yī)相似,即以消炎、祛熱為主,輔以調整體素解毒,對癥辨證之。藥胡日查- 6 ,又稱六銳丸,出自《觀者之喜》,由訶子、紅花、瞿麥各15g、麝香黑云香、木香各75g、配合而成。主治“亞瑪”蟲頭病,是蒙醫(yī)治療鼻病之主方。方中河子調理解毒,紅花清肝血熱,瞿麥解熱止痛,麝香殺粘蟲通竅,黑云香以調節(jié)赫依血紊亂止痛,各藥相配起到殺(消炎) 、祛熱止痛通竅之功效。而巴持日- 個又名七雄丸,出自《經(jīng)驗方》。由草烏芽、訶子各25g、多葉棘豆、茜草黑云香各10g ,銀米5g ,麝香615g 配合而成,具有清熱殺粘蟲之功效,主治瘟疫、痘疹、麻疹、白喉等炎性疾病,是蒙藥的消炎良藥。方中草寫芽的消炎功能為主,配以麝香、多葉棘豆、黑云香、茜銀朱、訶子等起到消炎止痛、解毒、祛血熱、通竅之諸功效。而三子散、阿成日- 35 味散則為輔助引子藥,其中三子散,又名希拉湯由訶子30g、梔子25g、川楝子15g 組成,該方出自《珊珊驗方》,具有解毒,分離惡血(病血) 與正血之功效主治新舊血熱癥,分離病血與正血和解各種原因之毒。阿成日- 35 味散又稱沉香- 35 味散,出自《訶子串珠》,由沉香、土木香、降香、木香、黑云香、白、紫檀香、麝香等三十五味名貴藥材組成,是蒙藥調節(jié)氣血,平衡體受之良藥,具有調理氣、血、粘蟲三者相搏之功。上述主、輔各劑相配具有消炎、祛熱、止痛、解毒、平衡調理體交宜熱通竅之諸功,齊奏效,故蒙藥治療該病優(yōu)于西藥之處也。 (編輯:劉學振)
|
|
|
|
|